202


  按着习俗,各府熬煮了腊八粥,自然要左邻右舍间,尤其那平日里有往来,关系甚是不错的亲友同僚,互送一二。这一点,跟寻常百姓家相差不大。

  只不过权贵世家这边,无疑更麻烦些。

  “爷。”李明石得知李查德召唤,麻溜地从前院来到了中堂旁的小花厅外。

  李明石到时,李查德正坐在那儿,询问宫里来的俩位教养姑姑,那规矩特训速成班培训结果如何。毕竟再过两天,腊月初十,便是长公主府举办的赏花品鉴会了。

  李查德其实并不在意丢不丢人,会不会闹笑话问题,可架不住他那小侄女儿,还有两个异母妹子,再过两年总要许人家,多少关系到她们后半辈的幸福。

  “那便有劳两位姑姑这两日再辛苦些了。”李查德摆了摆手,将两位教养姑姑打发了下去,随后端起了一旁案几上的茶盏,“进来吧。”

  “爷,您找小的……”

  “今个儿是腊八,方才听王婶子过来说,老夫人带着琇丫头三个亲自熬的腊八粥再过半个时辰,就该熬好了。一会儿本郡王带两份进宫,剩下的,沈阁老那边,三个皇子还有长公主那儿,你亲自送去。”

  “喏。”

  “至于其他人家……还是等第二锅,也不用准备太多,找俩小砂锅,意思一下就成。”原本李查德都想直接省略,但转念一想改变了主意。毕竟今年是头一年,多少还得顾全一些这些钟鸣鼎食的公卿世家以及一品大员的脸面,“对了,那个牛御史那儿,找个大些的砂锅。”

  “喏。”

  “至于城外施粥,既然今儿腊八,那便多加些旁的配料,熬成微甜就成。吃食上,最是容易让人做手脚,所以绝对马虎不得。”李查德再次重申道。

  “爷您放心。这事儿小的让家里那二小子在一旁全程盯着,万全得空时也会过去。定不会让人占了空子去。”

  李明石口中的万全,原名三贵,是周长发推荐的同族侄子。

  这次李查德恢复身份,被赐封荣郡王,之前买的那些放在小农庄里的人,除了最初那几个跟着李查德回到京城,剩下的依旧待在小农庄那边。周长发家里还有个瞎眼的亲爹,以及刚满三岁的儿子,自打跟着李查德日子宽裕不少后,便又娶了个大脚的能干媳妇。因为新媳妇怀了娃,几番犹豫过后,咬牙选择留在小农庄这边。

  李查德身边没多少可用之人,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并不傻的周长发之人也知道挺可惜的。于是就把同族的侄子,推荐给了李查德。虽说卖身为奴仆没了自由,可对于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广大穷苦百姓而言,区区卖身又算的了什么。尤其今年这般年景并不好的灾荒年,人命如草芥,甚至还不如一头耕牛值钱。

  自打这天越发寒冷,李查德便让人在城外找了块靠近官道的地,盖了个简易的施粥铺子。垒上三个大土灶,熬煮上肉糜菜粥。粥里头加了产量不低的红心番薯,来自李查德名下农庄自产的粟米,大白菜跟玉米磨成的粉,以及特意收购来肥瘦相间的猪肉,剁成肉沫增加点营养。

  粥熬煮得软糯可口,立筷不倒,每天施粥两次,每人限领一份。若是到施粥铺帮忙两个时辰,回头还能多领一份。

  李查德敢大张旗鼓的施粥,压根就不怕有人多次冒领,甚至暗搓搓的捣乱。只因为决定施粥前,从皇帝那儿要了道圣旨,谁敢不按着规矩来,不问缘由第一次打三十大板,第二次么就斩立决。众目睽睽之下一通板子打下去,直接打残了三个,据说挨了板子,抬回去时就差一口气吊在那里的人里头,还有个马前卒,从四品官儿家二管事那小舅子。

  结果第二天早朝时,这位四品官儿便被无孔不在的御史大夫给参了,皇帝很是干脆地大手一挥,就将这位眼看着就能再升一级成四品的某官儿给踢出了京城,外放到偏远地区当郡守。别看郡守正四品,如何跟京官相比?

  但这事儿这般处理,也很明显地暗示着,那位荣郡王,是真心不好招惹,尤其干啥事儿都有皇帝偏袒着。甚至偏袒到了没边儿,远胜于对几个亲生皇子。也亏着的确不是皇帝的娃,要不然……就冲着这份偏袒,最后谁能成功坐上皇位可就不好说了。

  不管怎么说,打从十一月初开始施粥这一个多月,没人敢再闹事儿是不争的事实。

  李查德虽说不怕,但也不会因此放松了警惕。

  “回爷的话,老夫人带着三位小姐亲自熬煮的腊八粥,已经熬好了。”说话间,六味站在屋外,回禀道。

  “知道了,备马车,进宫!”

  “喏。”

  半个时辰过后,李查德在小海公公的引路下,出现在了御书房。皇帝刚刚下朝没多久。因为是腊八的关系,今个儿下朝的时辰比往年要早些,而且宫里按着往年的习俗,皇帝在朝堂上赏了诸位参与早朝的文武大臣一碗御膳房熬煮的腊八粥。

  “宸儿,你来的倒是早。”皇帝显然也留意到了站在李查德身后的小海公公,手里所提拎的两个食盒。

  “今儿不是腊八嘛,我亲自送腊八粥来了,我娘带着我那小侄女儿,还有两个妹妹亲自下厨熬煮的。”李查德将食盒的钥匙递给了皇帝身边的大太监于得水。于得水侧过头看了一眼皇帝,便低着头上前了两步,接过了那钥匙,利索地亲自将食盒上的暗锁给打开。

  在吃食上,是最容易让人动手脚的。所以,在大齐有一种一旦扣上就必须有钥匙才能打开暗扣机关的食盒。当然啦,像身份尊贵如皇帝,以及后宫高品阶的后妃,身边都有负责试吃的太监跟宫女。

  只不过这一次,皇帝直接摆手,示意让身边的试吃太监退下。

  “下去,你们都退下!”

  “喏。”除了于得水这个亲信大太监外,一眨眼这御书房里就只剩下李查德跟皇帝。

  “怎的,有两盅?”皇帝望着眼前的两盅炖盅,随口问了一句。

  “一个是甜的,还有个咸的。咸的里头有鲍参翅肚、扇贝、鱼虾蟹这些,皇上你不是不喜欢吃那些甜食嘛。”

  皇帝看了一眼那盅甜的,发现雪白一片的米仁间,星星点点是各种豆类配料,瞧着跟往年常吃到的腊八粥,并没有太大区别。不过闻着倒是挺香的。

  等到另一盅那密封的盖子打开,只觉着整个御书房里就弥漫着诱人的香味。要说皇帝也算吃惯了各种美味,像鲍参翅肚这类五十多年来也没少吃,却没有哪一次像今儿这盅咸味腊八粥般鲜美。

  皇帝低垂的眼睑下,莫名的情绪一闪而过。

  皇帝只是浅尝了两口,便放下了手中的汤匙,随后眯着眼,语气甚是温和地对李查德道:“难为宸儿费心了。”

  “您觉着吃着好就成。”李查德浅笑道,“那个,还有个食盒是给贵妃娘娘准备的。一会儿能劳烦小海内侍跑一趟后宫不?”

  “嗯?”皇帝楞了一下,倒也并非猜不到缘由。

  “我就不去了,免得贵妃娘娘见着我,又想将她那个娘家又不是嫁不出去的侄女推销给我。”李查德一副承受不住的模样,这般坦白倒也让皇帝不好强迫李查德做点儿什么。对于明贤王跟王妃在这个世上唯一的后人,若非到了最后必要时刻,只要不是犯下谋逆这样的大罪,皇帝还是愿意一直偏宠下去。就像当年偏宠月珞郡主一样。

  但其实,不管是皇帝也好,李查德也罢,心里都清楚明白的很,荣郡王跟月珞郡主是不一样的。

  “罢了,就让小海子跑一趟吧。”

  “喏。”小海公公这会儿并没在御书房里,但于得水在啊,于得水便替他那徒弟小海公公应声道。

  简单地品尝了李查德送来的腊八粥,按说也没旁的什么事儿了,但皇帝并没有立马将李查德给打发了。而是提到了李查德都坚持了一个多月的城外施粥这事儿。

  “宸儿,这次施粥你当真打算坚持到年底?”

  “是啊。有始有终嘛。”

  “朕可听说你这次施粥,让人将粥熬得很浓,还让人放了不少好东西下去。”

  李查德又不傻,甚至今个儿还没进宫送腊八粥前,就已经在猜测,皇帝到底啥时候过问他施粥这事儿。要说,能坚持一个多月没特意过问,按着他对皇帝的了解,其实也蛮不容易的。毕竟今年年景真心不比往年,全国一大半的地区旱情严重,还出现了非常要命的蝗灾。即便过去几年风调雨顺,朝廷那户部银两每年或多或少都有些盈余。

  问题国家那么大,朝廷需要花费银子的地方太多了。过去那几年里,每年能不亏,甚至略有盈余,真心已经相当难得了。结果正想着可算能宽松一口气了,转眼这贼老天又开始作了。

  所以,李查德今年大张旗鼓的在城外施粥这事儿,是真的挺惹人恨的。毕竟往年年景好时,各家都不差的这口吃食,凑个热闹,每家每户意思意思地布施几天,差不多一圈下来,也就年底了。

  谁曾想,这位新赐封的荣郡王,竟然这般没给各家脸面,要当那出头的鸟儿。他们这些往年都会小小发一下善心的人家如何整?跟着一道大张旗鼓地布施,一则真心没那么多银子,二来心疼啊。而且,也是最最重要的,这不是在明晃晃地告诉那些个无孔不入的御史们。

  看,我家贼有银子哟,快来参本官/本王一马吧。来嘛,来嘛~~互相伤害嘛。

  这不有病嘛。

  就算要作死也不带这么玩的。

  事实上,皇帝也不见得乐意让李查德这个让他心情复杂的子侄,真的连着施粥到年底。旁的不说,这般很容易在民间积攒下威望。就像当年的那位,亦师亦友的明贤王。但明面上,皇帝是不能阻止的。

  “其实也还好啦,熬的粥又不是纯米粥,加了好多红心番薯玉米粉这些。而且我让人往里头加肉,肚子里有了油水后,就更有饱腹感了。”李查德慢悠悠地开口道,“要说花的那些银子,都是从程家还有冯家抄到的银子,说起来都是我娘那嫁妆。如果我娘泉下有知,知道她的嫁妆都用在做善事上,想来也不会很介意,说不准还挺高兴的。”

  但是朕心里不高兴。

  皇帝没说话,却在心里回了那么一句。

  李查德只当没瞧出来坐在皇位上的那位老人家,在听到哦他那般说后,脸上那一瞬间的细微变化。

  “罢了,这事儿你斟酌着处理。但以后若再想做这些事儿,稍稍收敛些。”皇帝有些无奈地开口道,“前个儿,朕那几个不孝子跑来跟朕哭穷。宸儿,你说朕该怎么办?这朝廷,前几年好不容易年景好些,有了些结余,朕还想着拨些银子用来修一下海塘水利。没想着今年到处都是旱情跟蝗灾。哎,朝廷每年就那点子税银……”

  李查德并没有顺着皇帝的话往下接,实则没法接。

  朝廷每年的税银,主要靠田税,当然还有盐茶税以及商家营业税这些。田税,说句不客气的,全指望老天爷赏脸,赶上风调雨顺能顺利征收到,说不准还能额外多收一些。可一旦像今年这般,那便容易寅吃卯粮,多半要倒贴。问题不能强征,再加重税收了。要不然,民不聊生,老百姓若是吃不饱穿不暖,便容易造反。

  盐茶税一直控制在朝廷个别钟鸣鼎食的权贵世家手里,李查德之前翻查明贤王留下的一些手稿发现,当年他那亲爷爷就曾建议当今皇帝,得拿回盐茶税的掌控权,不能白白便宜了这些个钟鸣鼎食的世家。可惜……

  朝廷的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也就是前几年年景不错,这才稍稍宽松些。比起朝廷,那些钟鸣鼎食的权贵世家,明显要富裕不少。当然,这里其实也包括李查德那嫡亲爷爷,那位明贤王。

  不过李查德知道,姜家之所以那般富庶,其实主要还是因为明贤王支持海运,在沿海设立海运码头,不仅欢迎海那边的异族商人乘坐商船来大齐,而且还多次亲自搭乘海船去海一边,互通往来。在这个没有导航卫星,不知道天气变化的落后朝代,搭乘载满货物的商船出海,的确能带来丰厚的利益,但危险也是无法想象的。

  所以,最后一次出海,那位明贤王跟王妃,就没能回来……

  因为明贤王与王妃至今下落不明,多半是葬身大海,当今皇帝便下至关闭互通海港码头,并不许旁人再提及这事儿。

  不可否认,其实朝廷在当初设立海港码头,欢迎异国商人来大齐经商时,还是赚了好大一笔税收银子的。当然,还有在边关开设马市,允许以物易物。是大大丰富了大齐的物产品种。只可惜,李查德那亲爷爷明贤王跟王妃出事后,便统统明令禁止了。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3015848/453080964.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